第407章 魚米之鄉
益州。
周刺史最近很鬱悶。
益州境內水系發達,水域遼闊。年年發大水,年年修堤壩。
靠著修堤築壩,還有朝廷的賑災撥款,每年周刺史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也不例外。
大水如期而至。
朝廷的賑災錢糧後腳就到。
可惜,還沒等他開心上一刻鐘,孫中懷緊跟著也到了。
孫中懷奉旨替天子巡視四海,手中捏著生殺大權,可以先斬後奏。
他一到益州,就勒令開倉放糧,組織救災。朝廷的錢糧甚至都還沒來得及入庫,就被孫中懷發到了災民手中。
不光如此,周刺史這些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兒也順便被孫中懷掏了個底掉,別管什麼乾的、稀的,全都吐了個乾淨。
面對尚方寶劍,周刺史欲哭無淚,隻能默默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咽。
可叫他哭的事才剛剛開始。
災情一得到控制,孫中懷便拿出了朝廷的治水方略,責令益州河道衙門開始丈量、修壩、引渠,並要求所有官員承包一段,責任到人。
初夏季節,驕陽似火。
周刺史堂堂一州刺史,非但不能在放置了冰塊的房中乘涼歇息,反而要在大太陽下揮汗如雨,督促修建堤壩工作。
孫中懷說了,每一段河道負責人全都登記在冊,但凡接下來十年內出現任何問題,全都要找責任人問罪!
「這他娘的誰想出來的鬼主意!」
周刺史汗流浹背,心情暴躁地扭頭罵跟在身邊的師爺,
「傘舉高,舉高點!你想曬死老子啊!還有這蒲扇,搖起來搖起來!這他娘的什麼鬼天氣,才五月出頭就這麼熱!」
師爺又是打傘又是搖扇,累得幾乎要成了狗了。他自己兩眼發昏,還要堅持伺候周刺史。
「大人,堅持堅持!熬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孫大人,他總不可能日日都在益州待著不是?總會走的!」
「等他一走,益州還不是大人您的天下?」
「他娘的!」
周刺史擼起袖子一擦額頭的大汗,
「十年!這堤壩還得管十年!老子但凡想要在益州混下去,就得管十年不出事!這洪水年年發,堤壩就得年年塌,怎麼可能十年不出事!天皇老子來了,他都不靈啊!」
關於這一點,師爺倒是不敢苟同。
朝廷的治水方略他看過,是一個叫裴世傑的工作員外郎寫的,寫得著實不錯。
根據天下河流走向、汛期,每一條河流的治水方略都有所不同。
有要疏通的。
有要修築堤壩的。
還有要修建引渠的。
反正都因地制宜,既能治水又能有利於農業發展。
這個姓裴的,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隻要益州能根據這個治水方略,在根據當地的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措施一一落到落到實處,實在是造福黎民百姓的無量功德。
別說十年了,百年都能管用。
不過,這樣一來,也就擋了各位大老爺的財路了。難怪各位大老爺全都反對,全都不情不願的。
想到這些,師爺扇子都扇得敷衍起來。
「大人,說到底也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益州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庶,大人的官途自然更加順遂。說不定,將來還能去當京官,封侯拜相呢!」
師爺嘴甜,周刺史聽了心裡總算好受一些。
「算了,封侯拜相什麼的本官也不指望,那京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哪有咱們在這裡天高皇帝遠,自由自在?咱就想著這堤壩修好了,收成好一些,收的稅自然就高一些。嘿嘿,此處不來錢,自有來錢處啊!」
這麼一想,周刺史腦子又活泛了。
覺得天也沒那麼熱了。
隻要他還在益州這地界上,總能想辦法變出錢來的。
河道上。
孫中懷赤腳,卷著袖子剛乾完活,被老趙頭拉著上來喝水。
「大人,日頭烈,快歇歇吧。」
老趙頭心疼自己少爺。
少爺是讀書人,從小拿筆杆子,什麼時候掄過鋤頭杆子了?
孫中懷曬黑了,不過人也健壯了不少。他優雅地喝了水,手掌搭在額上掃視一圈河道。
水災過後,百廢待興。
好在百姓們拿了賑災錢糧,都感念朝廷的好,如今得知要修水利治水,一個個全都自告奮勇,趁著農閑時間全都來幫忙。
「按照這個進度,不出三年益州就能一改往日水患成災的面貌,成為糧食盛產的魚米之鄉、天府之國!」
他彷彿已經看到了想象中的豐收場景。
老趙頭憨厚的臉上帶著笑,
「大人身體力行,造福百姓。老大人聽了一定很高興。」
孫中懷含笑點點頭。
裴夫人說得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治國平天下,首先要走出來才對!
他若是坐在朝堂上,又如何知道天下百姓之艱苦?又如何知道下面的官員如何暗箱操作中飽私囊?
這個時候,他甚至有些感謝太後。
若不是太後的話,讓他下了最後的決心。隻怕他這輩子都會被困在那方寸之間,終日內心惆悵不安,無法見識這真正的廣闊天地,無法用雙手真正造福這黎民百姓。
「走,回去寫摺子。把這裡的事情都告訴皇上,讓他也跟著高興高興。」
益州,一切都在孫中懷的掌控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另一邊,李稷猜到裴彥的用意後,沒有一路追蹤,乾脆帶著人直奔益州。
風雨兼程趕到益州,剛好和孫中懷匯合。
「殿下?您不是在臨安負責賑災麼?怎麼突然來益州了?」
孫中懷詫異問道,並連忙接待。
李稷長話短說,把裴彥在臨安犯下的破事說了,又把自己的推測講了。
「先生,我懷疑他直奔益州來了。先生可曾見過他?」
「沒有。」
孫中懷連忙道,
「別急,益州如今一切順利,災情早已得到了控制,就算裴彥來了也翻不起浪來。至於謝小公爺,他一向機敏,一定會沒事的。」
說著,立馬派人去把周刺史找來。
「周刺史,這是裴彥和謝小公爺的畫像,請師爺謄抄下發,展開地毯式搜索,務必找到他們兩個。」
「是,是。」
周刺史連連應下。
心中卻道,這益州是什麼風水寶地,怎麼這逃犯一個個都上趕著往他這裡逃?
前面有康王,如今又來一個沒落的侯府世子爺?
這是給他臉了!
就在益州布下天羅地網,等著捉拿裴彥的時候,裴彥帶著謝安日夜兼程來到了益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