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事出反常,我們苦啊
這不對。
周志剛和郝建設很不對付。
周志剛是白石公社本地人,而郝建設是從旁邊的荷葉塘公社來的。
周志剛是坐地戶,郝建設是過江龍。
且周志剛在白石公社經營多年,掌握了很多的人脈關係。
郝建設退役轉業而來,被安排在了白石公社。
雙方的理念也有很多不合。
周志剛這人相比於郝建設,少了很多的進取心。
他更關注自己的利益。
所以平時郝建設在公社雖說不是舉步維艱,但想要落實什麼計劃,也是很難的。
這幾年下來,郝建設也不是一點進展都沒有。
但要說很多,那也沒有。
直到顧雲陽到來,兩次打臉周志剛,算是落了他的面子。
表面上的會議上,周志剛還是要配合的,但落到實處,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而且周志剛看起來落後,實則採取了不合作態度。
如此一來,雖然面上不好看,但實際利益卻丟的不多。
今天這事很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而周志剛剛才說話的時候,還很戲謔的看了一眼自己。
顧雲陽都有些無語了。
「看來,今天這個會議,周志剛是針對我來的。這一批的知青下鄉,恐怕紅旗大隊不得不帶回去一些人了。」
顧雲陽對於這些下鄉的知青,其實並不抵觸。
就比如說他,還有楊勝男和韓雪。
隻要講道理,不是那麼多事。
不要隨便攪渾大隊的氣氛。
多幾個人,顧雲陽是不排斥的。
其他人覺得多幾個知青來分糧食,對知青很排斥。
顧雲陽不太排斥。
他有很多的辦法解決糧食的問題。
大米和麵粉沒有多少,這很難解決。
但紅薯和土豆還難嗎?
加上還能可以種一些玉米,糧食擠一擠,總是有的。
還有南瓜。
這些都是高產的作物,產量都不小。
除了玉米,顧雲陽打算在山頂隔一段地方,弄一塊地種植。
其他的,都可以在果林裡種植。
隻需要間隔出距離,不要讓這些作物和果樹爭搶太多的肥料。
加上顧雲陽自己擁有配方的自製肥料,作物的產量和果樹的產量,都可以保證。
再說了,誰說果子不能當食物的?
紅薯不好吃,那就製成糖。
不僅可以賣,也可以做一些調料。
想到這裡,顧雲陽內心堅定。
面對周志剛的戲謔,他並不回應。
看起來好像是沒看懂,或者是年紀小,被嚇到了。
郝建設觀察顧雲陽,也都不知道顧雲陽到底是被嚇到了,還是不想回應,亦或者,是城府比較深?
周志剛說完,就開始點將了:「梁文昊,你這次接收幾個吧。」
梁文昊所在的紅星大隊不缺這點糧食,卻也不想開這個先河。
另外也是怕這一次接收了,下一次還會被塞人進來。
幾個知青不算什麼,但就怕幾個又幾個,一直不斷。
今年前些日子,他們華夏大地就接收了七個知青。
這一下又來?
那分出去的糧食可不少了。
「周書記,這可不行啊。我們上次才接收了七個知青,我們大隊也沒有這麼多的糧食啊。再說了,我們沒有那麼多地方給知青住。」
列數自己的難處,梁文昊的目的就是一個,我們不能接收,沒有這個條件。
周志剛說了幾句,見梁文昊就是一個勁的哭自己的難處,接收不了。
於是冷哼一聲,轉頭看向了顧雲陽。
來了。
顧雲陽有一個感覺,周志剛今天就是沖著自己來的。
他之前鋪墊了這麼多,其實目標就是自己。
果然,周志剛轉頭看過來,就說道:「紅旗大隊這一次接收幾個吧。」
他陰沉著臉,好像自己的威脅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和質疑,馬上就要發怒一般,對顧雲陽說道:「紅旗大隊上次才接收了三個。哦不,應該說是兩個知青才對。這一次總沒有什麼借口說不接收了吧?
還是說,你們紅旗大隊不響應政策,不願意接收知青?」
好一頂高帽子戴上來。
顧雲陽本來也不排斥知青,隻是不想接收太多,也不想接收那些心眼多的,事情多的。
可惜,他哪知道哪些知青會本分一些?
相對來說,男知青之間矛盾可能會少一點。
女知青擠在一起,嘰嘰喳喳的,容易鬧矛盾。
但也不一定。
男綠茶其實也不少的。
再說了,男知青鬧矛盾也不少,而且一旦鬧出來,可能就是大矛盾。
所以能不接收,還是不接收的好。
隻是眼下看起來,大概是沒有辦法拒絕。
不過顧雲陽也不想周志剛一說,他就完全接下來。
當即,顧雲陽道:「我們紅旗大隊肯定是要響應國家政策的,知青安排過來是沒問題。」
周志剛都忍不住的笑著拍了拍手:「好,既然你願意接收,那就好。」
他也奇怪。
顧雲陽可不是什麼逆來順受的人。
他才說了兩句,擠兌兩句,高帽子戴上來。
顧雲陽就屈服了?
這也太簡單了吧?
不過事情進展到這裡,周志剛也不管顧雲陽是怎麼想的。
先把事情落實下去再說。
全國各地下鄉的知青,不說各個都對鄉下沒有幫助。
絕大多數都是負擔,也是事實。
就紅旗大隊那個糧食產量,年年都是白石公社倒數。
每年要不是公社撥款,連種子都未必能買齊全。
更不要說化肥了。
當然,市面上的化肥數量也是很少,各個大隊都缺。
周志剛可不管這些,先落實下去,給紅旗大隊添堵就對了。
顧雲陽是紅旗大隊的書記,紅旗大隊不好,顧雲陽自然也不好過。
還有紅旗大隊的其他人,居然掃了他的面子,周志剛可不會吞下這口氣。
結果,他還沒說完呢。
顧雲陽就站起來,因為顧雲陽的動作太迅速。
周志剛一下子居然忘記接著往下說了。
顧雲陽見狀,內心笑了笑,立刻抓住機會,就開始說了:「周副書記,我們願意響應國家政策,接收幾個知青。
但是,實在是我們的自然條件太差了。
我們苦啊。
本來,我們的田地就是白石公社最少的,離倒數第二的綠湖大隊都差了一倍呢。
我們大隊連種子都差點買不起,公社給我們批的化肥也是最少的,不到綠湖大隊的三分之一。就這,還年年都沒給我們配齊啊。
我們紅旗大隊都要餓死了,加上地處山中,處於盆地,出行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