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村裡又來了放映員
杜家的那場鬧劇,一直到出了正月,還在被村裡人議論。
丟光了臉面的杜立德,連著半個月沒出門。
據說是被氣得大病了一場。
另外,從大魚澱在廠裡上班的工人口中得知,杜鵑婚後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
她嫁的那戶人家,遠不像她二姨說的那麼厚道。
可即便是個厚道人家,迎親當天,前夫家登門鬧這麼一場,怕是也忍不下這口氣。
少不了要磋磨杜鵑。
隻是現在木已成舟,說啥都晚了。
對此,李天明完全沒有要去了解的念頭,於他而言,杜鵑早已經是過去式了。
有太多的事等著他去忙活,哪有心思去管別人。
實驗室已經開建了,之前求助王作先訂購的那些實驗儀器陸陸續續的到了。
另外郄國良等人的學生,也在多方走訪之下,漸漸有了消息。
隻是這些人在特殊年代裡多多少少都被安上了一些帽子,要想恢復自由身,還需要……
時間!
廠裡自從正月初六恢復生產之後,一直忙得熱火朝天。
李天明每天還要抽時間去幫著天生和張麗梅制定計劃,組織生產。
連自己的小家都快顧不上了,幸虧有宋曉雨這個賢內助把家裡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哪還有心思去關注一個不相幹的人。
二月二龍擡頭這天,又有一批電風扇和電飯煲出廠,同一天,鋼鐵廠的配件也到了。
一起來的,還有鋼鐵廠的放映員。
當天晚上,大戲台這邊就支起了幕布,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就過來了。
眼前這熱鬧情形,已經很久沒在村裡出現過了。
「哥,這兒呢!」
聽到天洪招呼,李天明叫上宋曉雨,一起過去了。
「哥,嫂子!」
和天洪在一起的就是大魚澱老鄭家的姑娘,也是天洪沒過門的媳婦兒。
模樣說不上多出眾,但瞧著就是個穩重好性兒的,身量挺高,和天洪差不多。
見著李天明和宋曉雨,大大方方的不見半分扭捏。
「咋過來的?」
宋曉雨也非常喜歡這個沒過門的妯娌,上前拉著鄭淑娟的手。
「騎車過來的,天洪……去接的我。」
倆人的婚期已經定下了,隻等春播一結束,就把婚事給辦了。
這時候,天生和張秀芝也走了過來,留下她們妯娌幾個說話,李天明和天生、天洪去一旁抽煙。
「哥,鋼鐵廠的放映員可是挺長時間沒來咱們村了。」
天生明顯話裡有話。
算起來,鋼鐵廠的放映員上次來李家檯子還是前年秋收過後的事了。
自那以後,先是周公過世後的亂像,緊接著王作先被楚明玉整倒,鋼鐵廠那邊也基本上和李家檯子斷了聯繫。
就連李天明去登門拜訪,孫福滿都故意躲著不見。
「天生,有些事……別太較真!」
天生聞言,自然明白李天明的意思。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得意的時候,身邊烏泱烏泱的,一幫人圍著,可一旦出了事,那些人立刻會躲得遠遠的。
生怕會離得近了會粘包。
趨吉避兇。
這是人之常情。
當時李天明的處境,任誰都以為他肯定完蛋了。
得罪了市裡的一把手,一個平頭老百姓靠什麼翻身?
孫福滿沒第一時間把那輛大解放收回去了,沒斷了李家檯子兩個工廠的備件供應,已經算是很厚道了。
所以,李天明自始至終也沒覺得孫福滿的做法有什麼問題。
別看以前見了面又是叔,又是侄的。
要是連這個都當真,那隻能說太天真了。
今天鋼鐵廠的放映員來村裡,算是孫福滿釋放的信號。
一切照舊!
這樣……
已經很好了!
「哥,你們說啥呢?」
倆人說的話,天洪一句都沒聽懂。
「看你的電影!」
幕布亮起,電影開場了。
今天的放的並不是早就看膩了的樣闆戲,而是……
一部故事片!
漁島怒潮!
李天明隱約記得上輩子曾看過,隻是演的啥早就忘了。
但肯定離不開「政治正確」這四個字。
男主角那張闆正的臉出現在幕布上的時候,感覺特別眼熟。
這不是……商紂王嘛!
可惜沒有蘇妲己!
難得換個新花樣,鄉親們看得格外認真,這些年鋼鐵廠的放映員雖然經常來,但帶來的片子要麼是樣闆戲,要麼是紀錄片,大傢夥也早就看膩了了。
「天明!」
李天明正盯著大熒幕,想要再找出一張熟悉的臉,李學慶走到了跟前,一起來的還有個中年人。
「馬主任,您也來啦!」
原來大柳鎮那個草包主任,在白江濤倒台以後,也被清算了,現如今在哪都沒人知道,這位馬主任原先是鎮上分管農業的。
大柳鎮不能沒有當家人,李學國便暫時指派馬金義接下了這份差事。
「過來湊個熱鬧!」
馬金義和李天明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知道李天明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市革委主任王作先面前的大紅人,往後他在鎮上的工作,離不開李天明的支持,自然不會拿大。
打過招呼,李天明沒急著問馬金義的來意。
身為大柳鎮如今的當家人,總不會真的是來湊熱鬧的。
「天明,有個事和你商量一下!」
呃?
李天明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馬主任,啥事啊?還用得著和我商量?」
馬金義姿態放得太低,李天明還真有點兒含糊了。
「也不是啥大事,前幾天去縣裡開會,李主任說,接下來永河縣的工作重點要放在發展農業生產,還有搞活經濟方面,農業生產這是我的老本行,可是這經濟……」
馬金義提到這兩個字,都不免犯難。
XX幫雖然被粉碎了,但政治上的風向卻沒有太大的變化。
貿然提出「經濟」,任誰的心裡都在打鼓。
「你腦子活,幫著我想想!」
馬金義已經琢磨了好幾天,也沒理清思路,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幹。
可工作不能一直這麼拖著,他還盼著早點兒摘掉「代理」這兩個字,思來想去的還是決定求助李天明。
這小子經常接觸市裡的大領導,應該了解一些內幕消息。
聽馬金義說完,李天明心裡也不禁犯起了嘀咕。
搞活經濟?
這是……
李學國自己的意思,還是王作先,或者是……
改革開放被確立為工作重心是哪年來著?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
對了!
1979年!
可現在才1977,太早了吧?
雖說去年在廣州,李天明在老人家面前胡說八道了一通,可也不至於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連改開都被提前了。
還是說……
上面準備找個試驗田,就像前世的鵬城。
要是那樣的話……
李天明頓時感覺心跳加速。
不管是不是想的那樣,既然李學國釋放出了這個信號,那就必須抓住。
可涉及到政策,李天明也不敢一下子將步子邁得太大,那就……
先試探試探!
「馬主任,我記得小氣候,每逢五,鎮上都有大集。」
所謂的逢五,就是每個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
李天明還記得小時候,他偶爾會和張翠娟一起,走上十幾裡路,去大柳鎮趕集。
隻是後來上面不允許個體經營,就連小商販都被取締了。
聽李天明說起大集,馬金義頓時臉色微變。
鎮上如今雖說又出現了一些做小買賣的,領導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都是本鄉本土,誰會去較這個真,管得嚴了,事後是要被人罵祖宗的。
可如果明目張膽的恢復大柳鎮的大集,馬金義又擔心一旦風向再變。
見馬金義還在猶豫,李天明又加了一把火。
「馬主任,幹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領導能滿意?」
呃……
心思被戳破,馬金義面露尷尬,他自然明白李天明的意思。
「那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