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第二百一十九章 睡蓮牌電風扇

  

  誰都知道進廠上班好,雖說大集體的企業比不上國企的待遇好,可再怎麼樣,也比下地掙工分強啊!

  「我……我沒那個意思!」

  「那你是什麼意思?你現在不就是在逃避集體勞動,拒絕並且抵觸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嗎?」

  一頂大帽子扣過去,孫良元這下徹底沒話說了,可讓他就這麼走了,又實在不甘心。

  地裡的活,尤其是插秧,他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這幾天幹下來,腰都快累斷了。

  想到未來要常年過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就感覺很絕望。

  「沒話說就哪涼快哪待著去,讓你們幹啥,就幹啥!還挑肥揀瘦的。」

  李天明可沒時間安撫這些知青的情緒,早晚都要返城的人,還不值得他多費心。

  見孫良元等人還不走,一旁的李學慶不耐煩了。

  「咋?還沒完了?村裡啥事都有安排,啥時候輪到你們做主了?不願意上工,就去睡大覺,到了年底分不下口糧,餓死活該。」

  呃……

  這話說得就有點兒過頭了。

  不過,李天明也沒攔著,李家檯子對待知青已經夠好的了。

  不折騰他們,不扣他們的口糧,還想咋滴?

  幹活哪有挑三揀四的。

  嫌地裡的活累,要不要把村主任的位子給他幹?

  面對李天明,孫良元還敢爭辯幾句,可對上李學慶,他本就不多的那點兒勇氣立刻就消耗殆盡了。

  當初,他可是親眼看到,這個李老渾子把縣革委的白副主任罵得狗皿淋頭,連還嘴都不敢。

  他們哪敢執拗,來村裡這段時間,也從老知青的口中聽說了不少李老渾子的光榮事迹。

  不光罵人厲害,脾氣上頭,直接動手。

  五個新來的知青灰溜溜的走了。

  「咋還少了一個。」

  李天明也看出來了。

  「那個姓靳的女知青沒來。」

  「還行,總算有一個懂事的。」

  既然是個懂事的,就該表揚。

  「等插完秧,讓那個姓靳的知青去養殖場。」

  電風扇廠的用工名額已經滿了,不能為任何人破例,可養殖場擴大生產之後,缺了不少人手。

  孫嘉璐之前已經提過好幾次了。

  可李家檯子的人口就這麼多,現在的養殖場,未來的電風扇廠,還有地裡的活,哪樣都不能耽擱。

  「行,等插完秧再說。」

  轉天,該上工上工,晚上收工以後,所有登記在冊的電風扇廠工人,全部到廠房集中,按照不同的崗位接受培訓。

  轉眼又過去了一個星期,隨著插秧結束,市物資局、鋼鐵廠、電機廠的配件陸陸續續的到了。

  電風扇廠立刻投入生產。

  沒搞啥花裡胡哨的儀式,王作先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交付5000台電風扇,從開工第一天,他們就要搶時間。

  第一次做工,難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負責的是裝配。

  唯一具有技術含量的,就是用衝壓機,為扇葉塑形。

  李天明和李學慶從早到晚在車間裡巡視,掛在嘴邊的始終是兩個詞。

  質量、安全!

  第一批生產的成品,如果質量不過的話,他們這個廠隻能關門大吉。

  必須要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到底是在為誰幹活。

  鄉親們都是有股份的,將來廠裡賺了錢,全有分紅。

  就算是沒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讓他們明白,廠子要是倒了,他們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種地,那就要嚴把質量關。

  看著一台台裝配好,經過了質量檢測的電風扇。

  李學慶依舊感覺像是做夢一樣。

  他們這些老農親,以往隻會打糧食,種菜,現在竟然也做起這精細活了。

  純白色的框架,淡綠色的扇葉,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蓮圖樣。

  這是剛定下來的品牌。

  在為村裡生產的電風扇取名字的時候,還鬧了不少笑話。

  有人建議就叫李家檯子,被李天明直接否決了。

  現在人們的品牌意識淡漠,但未來可就不一樣了。

  用「李家檯子」,不但叫起來拗口,鄉土氣息也太濃。

  還有人說叫天明電風扇。

  理由也很簡單,電風扇廠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樣一票否決。

  突出個人,淡化集體,這是要害他啊!

  李學慶也跟著湊熱鬧,說牌子叫睡得香。

  吹著這種電風扇,噪音小,風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釋得倒是很貼切,可就是不夠響亮。

  最後還是宋曉雨的主意,結合了李學慶的睡得香,正式命名為睡蓮牌電風扇。

  村裡人不知道睡蓮是個啥,可聽著總比別的名字順耳。

  於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蓮的圖案。

  「天明,照這個幹法,咱能按時交貨嗎?」

  李天明在生產上,還引入了流水線的作業模式,每一組隻負責一個生產工序。

  此外還有質檢組和後勤組,質檢組負責質量檢驗,後勤組更像是救火隊員,平時負責車間內的衛生,整理配件,哪個崗位如果出現空缺的話,隨時都要頂上。

  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開工第一天,就已經陸陸續續的裝配完成了幾十台電風扇。

  如果按照這個日產量的話,王作先下達的任務肯定完不成。

  「這才第一天,大家還不熟悉,過兩天就能成熟練工。」

  不停的重複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腦子跟不上,身體也會形成肌肉記憶。

  正如李天明說的那樣,隨著開工日久,剛剛完成身份轉變的鄉親們,一個個逐漸的掌握了自己負責的那一道工序。

  活到了手裡,根本不用琢磨,幹就完了。

  日產量在第三天就突破了100台,第五天來到了150台,第十天已經達到了200台,此後便穩定在這個標準。

  李天明看過天生統計的產量數據,心裡也明白,這大概就是廠裡的極限了。

  想要提高產量,隻能再擴大生產。

  不過,李天明不著急,還是那句話,步子不能邁得,否則容易扯著蛋。

  如果廠裡第一年能接到台訂單,創造近400萬的產值,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再多……

  那就太惹眼了。

  往後那就要看睡蓮這個牌子能不能贏得老百姓的青睞,在市場上站住腳了。

  如果隻靠海城,他們這個廠遲早完蛋。

  一座城市的市場飽和度是很有限的,電風扇又不屬於消耗品。

  現在這年頭,電風扇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算得上一個大件兒了。

  誰家沒事年年換新的,買回家都指望能用個十幾二十年,最好能傳代,人死了東西還在。

  李天明上輩子買的那個牡丹牌電風扇,一直用了十幾年,除了噪音越來越大,一點兒別的毛病沒有,最後還是閨女嫌棄太醜給扔掉了。

  在這種質量標準下,睡蓮想要發展下去,隻有走出去這一條路。

  由海城出發,覆蓋整合華北地區,然後再和華生、牡丹這樣的老品牌去掰手腕。

  想要做到這一點,質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我這些天反覆強調的,你必須往腦子裡記,別怕得罪人,誰要是不好好乾,該換就換掉。」

  李天明在巡視的同時,還不忘教天生如何管理。

  天生也很好學,李天明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記錄了下來。

  李天明和李學慶商量過,未來電風扇廠就交給天生。

  他還有好些事要做,自然不能被一個小小的電風扇廠給捆住了手腳。

  李學慶家的兩個兒子,也不是沒考慮過,可天有和天來兩兄弟太木訥,地裡的活是行家裡手,可要讓他們做管理,還是太勉強了。

  這邊正忙著,李蓉跑了進來。

  「哥,家裡來且(客人)了。」

  李天明聽了不禁好奇。

  「誰來了?」

  「是我嫂子她媽!」

  呃?

  李天明不由得一怔。

  這老太太怎麼來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